中国对外贸易
    主页 > 综合新闻 >

义乌大批外贸商户银行卡被冻结,这一风险防控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我们的银行卡总共被警方冻结了4次,其中今年被冻结了2次。”提到银行卡被冻结的事,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吴亚把自己归为“幸运的”。

吴亚告诉第一财经,义乌当地商户银行卡被冻结的情况很严重,身边有不少案例,自己的幸运在于,被冻结的几次最后都成功解冻了,属于有嫌疑但查了之后没问题。身边被冻结的例子多了之后,她也很快学乖了,“把不常用的账号报给客户”,因此被冻结的账户上并没有多少余额,受影响的资金不多。

但很多义乌商户并没有吴亚那么幸运。根据官方的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义乌市辖内企业及个人被各地公安部门查封过的银行账户数就超过1万户,被冻结的资金超过10亿,波及范围同比2019年,至少翻了一倍。

在全球迎来新一轮反洗钱高潮的背景下,公安机关的操作并非针对义乌,只是由于义乌小微外贸企业众多,因较为集中而成为了重灾区。

随着中小微外贸企业的快速崛起,资金风险管控这一外贸行业长期以来的痛点,又被提了出来。业内专家认为,解决外贸支付领域的风控痛点,根本办法就是数字化、电子化。

账户被冻结到“无卡可用”

在一个早已到人数上限的500人微信群里,大部分人都遭受过银行卡被外地公安冻结的经历。他们中的有些人,被冻结的银行卡至今未解冻,卡内资金较多,且“只能进不能出”,严重影响了资金周转,有的则在解冻过程中付出了数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强制划扣代价。

一个极端的案例是,有人收到了外国客商支付的几千元货款,结果整张银行卡连同卡里的数百万资金都一并被冻结。

义乌一家货代公司的负责人李林告诉第一财经,自己的很多客人都处于账户被冻结到“无卡可用”的地步,“支付宝、微信账户以及亲戚朋友的所有银行卡都被冻掉了”。由于李林公司的规模较大且拥有正规的财会人员,出于高度的信任,少数客人只能暂时选择让客商以美元的形式打到李林公司的账上,然后换汇后由他们付人民币给这些客人,“他们的零花钱现在都要开口跟我要”。

李林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义乌外贸人的窘况:“我们现在聊天时会说,谁的卡没有被冻结,那一定是生意做得很差。但凡生意做得还可以,账户都被冻结了,这类情况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大面积被冻结

“我们的客户本身也不知道钱干不干净,外国客商往往是把美元拿到他们当地的地下钱庄,兑换成人民币再打款给我们。”吴亚并不避讳地下钱庄的说法,而出口订单的结算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则是义乌外贸行业主要采取的交易方式。

这种人民币结算,由于涉及境外国家或地区的第三方公司,也容易被地下钱庄“洗黑钱”钻漏洞,从而让“问题”资金流入义乌的合规合法账户,引发账户被公安机关冻结。

李林说得很实在,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对经营户来说没有结汇成本,到账速度快;而一旦要从银行走正规渠道操作,并通过美元结算,汇款到国内账户再换成人民币,不仅要提供对应的提单和出货合同等材料,而且还会等待至少两周的审核流程。也就是说,如果是以往多数人采用的国内人民币打款,第二天就能去买货,但如果是境外美元走正规渠道打入国内账户并结换汇,不仅会增加时间,让现金流效率降低,还会增加结汇成本。

对于李林这样规模的企业而言,可以养得起正规的财务会计人员,但那些小微企业,可能每年的盈利不过十几二十万,增加上述成本以及财会人员的工资,谈何容易。

“从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全国的小微外贸企业很大部分都面临账户被冻结风险,可以说10个账户里有2个有被冻结的风险。”一站式外贸企业跨境金融和风控服务公司XTransfer创始人兼CEO邓国标告诉第一财经,反洗钱力度不断增加的不仅仅是中国,亚太区乃至全球的这一趋势都越来越明显,执法机关在打击洗钱活动或地下钱庄过程中,往往会同时打击上下游的账户。

邓国标表示,在小微出口企业B2B电商的交易里,企业更多是依赖传统金融机构来周转资金,传统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职责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套B2B电商交易系统,因此很难高效并且低成本地获取足够数据和信息,精准控制风险。企业感到收款的风控审查很严格,体验缺乏流畅性,因此有部分就会选择使用地下钱庄,从而导致资金被冻结的情况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