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跨国产业链的坚韧 鳗鱼的“稳外贸”之路
“一段鳗鱼一段金。”
鳗鱼,地球上最神秘的物种之一。人类可以养殖鳗鱼,却无法繁殖鳗鱼,鳗鱼如何产卵仍是科学界的不解之谜。
据科学家历经百年的研究和探索,初步认为鳗鱼是在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产卵,孵化后的鳗鱼苗成群结队游到我国沿海等地区以及内河发育成长,等到产卵洄游期,成年的鳗鱼开始绝食,经长途跋涉奔赴海洋深处的产卵之地。
神秘的鱼类催生了一条庞大的全球性农产品产业链。鳗鱼营养丰富,素有“海底软黄金”“水中人参”等美誉,其产业附加值高、产业链长。我国是世界第一鳗鱼养殖和出口大国,尽管疫情汹涌肆虐,这条跨国产业链却显得愈发坚韧。
兴顺烤鳗的工厂车间,工人正在忙着加工鳗鱼。记者 刘宏宇 摄
一条跨国农业产业链的坚韧
2020年的广东鳗鱼产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刺激:上半年,因疫情影响出口受阻,库存增加,全行业普遍亏损严重;下半年,出口订单逐渐恢复,至年底,订单爆满。算算总账,2020年广东鳗鱼产业实现逆势增长,全面超越上一年。
广东省鳗鱼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鳗鱼养殖总产量约1.5万吨,总产值约35亿元人民币;2020年养殖总产量约5万吨,总产值约60亿元人民币。2019年,出口鳗鱼(包括活鳗和烤鳗)1.4万吨,出口创汇约4.5亿美元;2020年,出口2.4万吨,出口创汇约4.5亿美元。
广东的活鳗主要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烤鳗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东南亚及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采访中,各方认为,中国鳗鱼产业之所以实现“逆势增长”,有着多重共性原因:一是消费刚性需求反弹,由于物种的独特性,鳗鱼无法人工繁殖,而日本等鳗鱼消费大国,无法自给自足。随着疫情好转,消费需求出现报复性反弹;二是中国鳗鱼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已牢牢把握国际市场定价权,并具有抗风险的韧性。通过积极自救,熬到下半年就能顺利挺过危机。三是政府多部门的全力扶持与救助,如农行广东省分行创新的“鳗鱼贷”等金融扶持手段,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困难。
“疫情背景下,我国的鳗鱼产业恢复较快。”广东省鳗鱼业协会会长周兆恩说,作为日本等国的“刚性消费品”,品质世界一流的中国鳗鱼不愁没有消费市场。日本年消费鳗鱼四五万吨,7成以上依赖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鳗鱼,其中超过6成来自台山。据统计,2020年台山鳗鱼出口额超过10亿元,继续保持良好出口态势。
广东以养殖日本鳗为主,养殖规模达6万亩,主要分布在顺德、台山等地,日本鳗苗养殖的投放量占全国的95%左右。目前,江门台山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鱼养殖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鳗鱼出口基地,其中活鳗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八成。
失算的鳗鱼“风水大师”
顺德,“中国鳗鱼之乡”,一度是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烤鳗占全国的1/3。
1973年出生的刘钢,是佛山市顺德区兴顺烤鳗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屡屡准确预测来年鳗鱼苗的走势,刘钢在业内小有名气,享有鳗鱼界“风水大师”的美誉。但是对于这次疫情,他“失算”了。
因鳗鱼苗只能依靠野生捕捞,再放到淡水中养殖。这种独特的养殖方式,导致了鳗鱼产量的不确定性。
据广东鳗鱼业协会的统计,2018年广东鳗鱼养殖总产量(含2017年未出完的鱼)约3万吨;2019年鳗鱼养殖总产量跌至1.5万吨;2020年又升至5万吨。
作为原材料,鳗鱼苗的市场价格,决定了鳗鱼市场行情。如,2019年,鳗苗歉收,苗价涨至每尾39元,活鳗价格也随之涨到每吨33万元;2020年,鳗苗丰收,鳗苗跌至每尾7元,活鳗价格也跌至每吨13万元。
因鳗鱼苗产量的无规律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鳗鱼养殖产量的不确定性,鳗鱼市场因而呈现“期货”的特征。谁能准确预测来年鳗苗的产量,谁就能赢得市场。
“其实,我的这种市场判断力,是基于我28年持续不断对于鳗鱼市场的研究。”刘钢说,市场每天都在变,每天都要研究和思考。尽管鳗鱼苗的产量没有规律可循,但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值得研究,甚至包括地球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
“在2019年8月的时候,我已经预测到2020年的鳗苗将大幅增加,但我没有预测到疫情。”刘钢坦承,突发的疫情对于烤鳗业的出口影响巨大。
疫情直接抑制了消费市场,烤鳗企业出现普遍性的库存加大现象,市场恐慌愈来愈厉害。为了去库存,烤鳗企业纷纷亏本甩卖,价格大多被“腰斩”,1吨烤鳗平均要亏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