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智造”外贸业 数千品牌实现“货找人”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商业受到较大冲击,对出口型的企业更是生死存亡的一役,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14.24万亿元人民币,下降3.2%。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
转型内销已然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外贸企业的长期之策,而非一时应急。而对于主做内销的企业也并非易事,消费需求的减弱和外贸企业转型竞争的加剧,都使得企业生存日艰。但也有例外,唯有电商在这其中逆势增长。
目前,直播带货、反向定制、门店到家等电商新业态快速兴起。据商务部统计,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2010年的4.55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4.81万亿元。过去9年,我国电商交易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达25%。自2013年起,我国就已连续7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国。
一端连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的电商平台,在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中脱颖而出,不仅在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大力推进了制造业的数字化、线上化、品牌化的转型升级。
9月27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智造业年会上, 拼多多副总裁狄拉克表示,疫情催化了电商新机遇,将自身平台、数据、流量等多方面优势结合指导产业带,真正改造市场供需关系,加快外贸企业转内销步伐,带动供给侧改革,扶持自主品牌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其中,拼多多以“货找人”的平台逻辑在女装、家纺等市场,带动新的消费潮流形成,优化供应链路。同时,拼多多还推出了新品牌计划,从流量倾斜、直播培训等多方面帮助制造业不断打磨产品,尝试建立品牌,试水直播带货。
“下一步,在国内循环的背景下,更好地帮助中国制造业,建立并强化自己的品牌,使中国成为一个品牌强国。”年会间隙,狄拉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今年还会继续加大对于新兴品牌的投入,但是暂时不会有更多的产业链投资计划。
狄拉克。资料图
线上新渠道促内销转型
“外贸企业订单基本上都减少了。因为在疫情期间没有复工复产产力不足,后来复工复产之后国外又开始受疫情影响,导致订单退单非常多。”狄拉克透露,外贸企业前期的困难是人员难到位、资金压力大等,后期又遭遇了客户退单,现在还要不可逃避地直面出口转内销的挑战。
但另一方面,国内对生产制造的需求其实是非常强,销售渠道也非常多,而其中尚缺的部分是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在今年上半年总出口值同比下降,线下实体经济一片惨淡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6%,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
“电商可谓是一枝独秀。在这样的情况下,双循环的数据化、线上化依然是一个主要的趋势,也是主要的增长点。线上化、数字化同时也改变了制造业的整个生态。”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执行董事、总行副行长兼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联席董事总经理谢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想要真正打开国内市场,就要开发出适合国内消费者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转变经营思路,对国内消费需求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2019年8月,入驻拼多多的毛衫类目的商家朱海涛,凭借这一次“反正不抽佣,就试试呗”的尝试躲过了疫情一劫。往年上半年春夏季是毛织产品内销的淡季,单量主要依靠出口。2019年,朱海涛上半年出口单量就达到了20万单。但今年疫情影响之下,他接到的外贸单量就只剩下几百单,几乎断崖式下跌。
“没有销路,但成本一点都没有少,厂房租金、人工、水电等。任何一项都足以压垮资金链紧张的工厂。电商的一个好处是,能够抗淡旺季。上半年原本是传统线下销路的淡季,但在电商线上,销量依然挺好。”朱海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通过发力新电商,上半年,他平稳地度过了疫情期。
尽管只有一年时间,朱海涛的店铺已经成为拼多多上毛衫类目的核心商家之一。上半年的淡季,朱海涛每月销售依然超过70万元,占据总体收入的20%以上。
“外贸型企业如何应对疫情是一个很艰巨的问题。”狄拉克介绍道,拼多多在助推外贸企业完善线上渠道的布局,既是为了渠道本身的价值,更是为了进一步把消费者大数据和消费洞察反馈给制造业,从而指导企业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国内市场的逻辑和外销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外贸企业一般来说,所从事的是根据订单从原料购买、加工到产品打样、量产,最后到出口港,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策略、渠道等基本不会涉及。这也是外贸企业转型内销最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