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
    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控制解析

在目前发展过程中,我国对外贸易数量不断增加。在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款项,使出口企业承担巨大的压力,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随着企业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因此,必须结合出口业务特点,对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规范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在国际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出口商品的特点和自身发展能力,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逐渐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规模。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减少应收账款拖欠率,更好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调节和优化,使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出口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并对国外客户的信息进行全方面的收集,以动态化的方式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根据信用评估结果,选择是否与其进行合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损失。

通过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结算方式更加灵活,逐渐拓展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在所有国际贸易活动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占据的比例较小,而其他方式进行支付占据较大的比例。面对这种问题,许多出口商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无法对贸易方式进行变通,导致很多机会就此流失。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信用风险的产生,使企业对其他结汇方式有所了解,并灵活进行应用,有效增加商品成交的机会。

2 出口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源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在经济学领域中信用具有经济作用,其也是一种社会资源,这种资源在经济环境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由此引发信用风险。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需要明确不确定因素,并对其规律进行分析,使其成为一种确定性的可以控制的因素。

出口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出口方提供给进口方商业信用后,由于进口方自身、交易过程中涉及的第三方或者进口方国家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出口企业无法按期按量地收回货款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出口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海外买家信用风险(海外买家拖欠、拒收、破产风险)、海外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国家政治风险。

在国际市场中,出口企业会提供给国外买方不同的支付方式,比如赊销(OA)、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和信用证(LC)等,同时存在不同时间的信用期限。这就意味着出口企业在履行自身交付义务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存在钱货两空的可能。

出口信用问题不仅属于道德范畴,同时其也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信用不仅需要做到诚实守信,同时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如果失去信用将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目前我国很多出口企业对信用管理都很重视,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无法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国外客户风险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进行全面信用管理的企业只占据少数比例。信用制度的缺失,导致企业因为信用不完善无法履行合同,经常发生违约问题。另外,企业无法发挥信用的作用和优势开展信用交易,也会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部分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意识较为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主要表现为公司管理人员和外销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对风险相对比较轻视;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对信用管理缺乏关注和重视,只是对重要客户进行了解,在交易过程中没有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合同数量过于追求。出口企业对大客户风险管理相对比较忽视,普遍认为大客户在信用方面已经有了足够的保障,不需要对其进行任何的管理。另外,在支付方式方面,企业对于信用证支付方式过于看重,有些企业认识到坏账问题后更加谨慎,因为害怕承担信用风险,在进行交易时只以信用证交易作为交易的唯一方式,结果导致营业额受到严重影响,坏账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 我国企业出口外贸现状

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国际贸易竞争过程中,信用风险问题已经对我国出口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制约,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无法在安全的环境中及时收回账款。